最近常去逛的店歇業了,之後就好少到那邊晃啦,
可是朋友一直問我發現天賦之旅 那裡買比較便宜!
上網幫他查了發現天賦之旅 相關的評價,推薦,開箱文,價格,報價,比較,規格,推薦那!
經過多方比較後,發現發現天賦之旅 居然曾造成搶購熱潮,
價格也很實在,重點是買的安心,到貨的速度還滿快的,
不用出門送到家。還有超級大重點,比超商便宜!!
一拿到之後為之驚艷,發現天賦之旅 CP值超高!。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商品訊息功能
商品訊息描述
-
消耗品
-
相關影片
3c產品推薦
《發現天賦之旅》Finding Your Element:How to Discover Your Talents and Passions and Transform Your Life
TED最激勵人心的演說家、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肯.羅賓森爵士,
繼《讓天賦自由》鼓舞無數讀者活出生命後,又一最新力作!
羅賓森爵士的《讓天賦自由》激發與感動了全球無數讀者,
這本大家期待已久的續作,解答了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,包括:
.我該如何發掘天賦、點燃熱情?
.萬一欠缺天份來從事我所熱愛的事物,該怎麼辦?
.有些事我做來輕而易舉,但我一點也沒興趣,該怎麼辦?
.我沒辦法靠我的天賦養家活口。
.我該如何幫助我的孩子、學生找出自己的天賦?
世界各國的經濟、教育、環境議題愈來愈複雜且連動,發展個人獨有的天賦,於是世上層出不窮的問題,才能得到多元且有效的解答。作者在此關鍵時刻推出新作,闡明個人應如何連結自我天賦與熱情,而完全發揮個人潛能更是至關重要。
透過這本鼓舞人心的實用指南,練習自我成長、個人轉型,你也可以更快樂,更富創造力,只要選擇踏上發現天賦之路,這本書就是你最得力的助手。
你的起點,無法決定你人生的最終走向,
從現在開始,你可以重新認識自己、自製你的精采人生。
只要你願意,發現天賦永遠也不遲!
書中15個練習,幫助你發現內在的無限潛力!
不論你正在從事什麼工作、生在什麼環境、年紀多大,
只要你發自內心想要做自己,活出滿滿的熱情與使命感,
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。
- 各界真誠推薦(依姓氏筆劃排序)
李仁芳(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)
李欣頻(創意人、廣告文案、作家)
李家同(清華榮譽講座教授、總統府資政)
姚仁祿(大小創意齋負責人)
洪蘭(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)
徐莉玲(學學文創志業?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董事長)
孫維新(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、 臺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)
陳藹玲(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)
曾志朗(中央研究院院士、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系統校長)
黑幼龍(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)
溫肇東(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教授)
蔡長海(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療體系董事長、亞洲大學創辦人)
嚴長壽(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
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
二○一○年六月,我前去拜訪當時的教育部長,身邊所帶的就是羅賓森爵士所著的《讓天賦自由》。羅賓森爵士讓我察覺到原來教育的困境是全球的問題,讓關懷台灣教育的我有一種找到知音的喜悅,因此急切地希望與教育首長分享,而這也成為我後來寫《教育應該不一樣》的驅動原因之一。
《發現天賦之旅》這本新書,運用更具體的範例來教導每一位家長、老師及個人,以更深入的方法探索自己的天賦,並進一步善用發揮,這對目前面臨迫切教育改革需求的台灣,真可說是一本能夠協助大家深入探討的好書,謹此推薦。
人生順利但總覺哪裡不對勁?發現自己,輝煌事業才開始。
本書的目標是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的天命。作者肯.羅賓森國際知名創新、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。他的演說充滿熱情,鼓舞人心,善於以幽默勵志的方式傳遞深奧的知識,廣受歡迎。本書是繼《讓天賦自由》鼓舞無數讀者活出生命後,作者又一最新力作!他認為世界各國的經濟、教育、環境議題愈來愈複雜且連動,發展個人獨有的天賦,於是世上層出不窮的問題,才能得到多元且有效的解答。作者在此關鍵時刻推出新作,闡明個人應如何連結自我天賦與熱情,而完全發揮個人潛能更是至關重要。透過這本鼓舞人心的實用指南,練習自我成長、個人轉型,你也可以更快樂,更富創造力。
-
作者介紹
肯.羅賓森 Ken Robinson
國際知名創新、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。他一直與歐洲、亞洲和美國政府,以及國際機構、世界500強公司、非營利組織和世界頂尖的文化組織合作。他的演說充滿熱情,鼓舞人心,善於以幽默勵志的方式傳遞深奧的知識,廣受歡迎。他告訴全世界讀者,在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下,商業、教育與組織的需求應如何變化。2005年,他被《時代》、《財富》與CNN聯合評為「主流之音」。2003年,因為對文化藝術所做的卓越貢獻,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。
-
譯者介紹
廖建容
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,曾在外商公司工作與大學任教,目前專職從事翻譯工作。譯作有《自由書寫術》、《我是一枝愛寫作的鉛筆》、《喚醒心中的領導者》、《這輩子我最想做的事》、《扭轉人生的10句話》、《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》、《天使歸鄉》、《學校沒教的10件事》、《慈悲.覺醒.每一天》、《一直在路上》等書。
搶便宜
發現天賦之旅-目錄導覽說明
- 序成為你自己李仁芳
序與天賦相識,既冒險又幸福姚仁祿
序內向學習溫肇東
序言
第一章尋找天命
第二章你擅長什麼?
第三章你如何知道?
第四章你熱愛什麼?
第五章什麼令你快樂?
第六章你的態度是什麼?
第七章你立足於何處?
第八章你的族人在哪裡?
第九章接下來呢?
第十章過著充滿熱情與使命感的人生
附注
序言
人類的天賦才能就像天然資源一樣被埋在深處,你必須努力將它挖掘出來。
這個過程將充滿挑戰與收獲,不論結果如何,它絕對值得你費心探究。
本書的目標是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天命。
幾年前,我在奧克拉荷馬州聽到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。有兩條小魚正順流而下游去,途中遇到一條正逆流向上游的大魚。大魚說:「早啊,小朋友。你們覺得今天的水溫怎麼樣?」兩隻小魚對前輩微笑,然後繼續向前游。過了一會兒,一隻小魚問另一隻小魚:「什麼是水?」提出疑問的小魚將水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,渾然不覺自己正悠遊於河水中。歸屬於天命就是這樣的感覺,它讓你在做某件事時有如天經地義般自然,而且發自內心做你自己。
你呢?你找到你的天命歸屬了嗎?你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麼,或是該如何找到它嗎?
世上有許多人已經發現自己的天命,覺得自己正在做天生該做的事。然而,有更多的人還沒有找到這種感覺。也因此,他們活得並不痛快,而是無奈地過日子,一心只期待週末的到來。
我們在二○○九年出版了《讓天賦自由》(The Element: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)。那本書主要在談上述兩種生活方式之間的差異,以及兩者所帶來的不同結果。
所謂的天命,就是個人的天賦與熱情的交會點。簡單來說,歸屬於天命指的是你正在做你自然而然愛做的事,可能是彈吉他、打籃球、烹飪、教書、從事科技方面或是與動物相關的工作。這種已歸屬於天命的人,可能是老師、設計師、持家者、娛樂界人士、醫療從業人員、消防員、藝術家、社工人員、會計師、行政人員、圖書館員、森林管理員、軍人等等;任何工作都可以成為你的天命。
知名商品
我最近與一位六十出頭的女性聊天,她做了一輩子的會計師。從小學時代開始,任何數學概念,她總是一學就會,對數學也非常著迷。簡言之,她「得其所哉」了。因此,尋找天命的一個關鍵步驟,是找出並了解自己真正的天賦是什麼。
然而,歸屬於天命並不只是從事你擅長的事,因為許多人擅長於做自己其實並不喜歡的事。想要歸屬於天命,也必須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。我剛才提到的會計師,正是如此。她不僅非常有數字概念,還樂在其中。對她而言,擔任會計師根本不算是工作,而是她熱愛做的事。孔子曾說: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」孔子不曾讀過《讓天賦自由》,但他那句話與本書的說法不謀而合。
《讓天賦自由》的目標,是鼓勵人們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自己,以及自己可以擁有的人生。這本書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、各個年齡層讀者的廣大迴響,到目前為止,已經被翻譯成二十三種語言。在演講或簽書會的場合,我常聽到人們告訴我,他們買書是因為想要尋找人生的新方向。也有人說,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子女、伴侶、朋友或是父母購買此書。我總是逢人就問,他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,以及是否樂在其中。不論他們的職業是什麼,有些人很快就回答,「我熱愛我的工作」,而且臉上透露出光彩。我那時立刻知道,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天命,至少是目前這個階段的天命。其他人則是遲疑了一下,然後說了「還可以」或是「混口飯吃」之類的話。我知道,他們還在尋尋覓覓。
找到自己的天命為什麼很重要?最重要的是個人層面的因素。它對於你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及能夠在人生中成就些什麼,至關重要。第二個因素屬於社會層面,有許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。這個說法的證據隨處可見:現今的社會上有極多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感興趣;有愈來愈多學生因為僵化的教育制度而感到孤立無援;世界各地服用抗抑鬱劑和止痛藥以及開始酗酒的人數,節節升高。而最令人痛心的證據,就是每年自殺的人數不斷上升,尤其是年輕人自殺的案例。
人類的天賦才能就像天然資源一般被埋在深處,你必須努力將它挖掘出來。整體來說,學校、企業與社會都沒有好好教導我們,該如何發掘自己的天賦,而我們的社會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我並不是說,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天命,可以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,但至少會有所助益。
第三個因素屬於經濟層面。是否尋得天命不只會影響你賴以謀生的工作。有些人不想靠天命謀生,而有些人則是無法靠天命謀生,這與每個人的天命是什麼有關係。從根本來說,找到天命歸屬可以讓你的整體人生更加平衡。不過,還有其他經濟上的因素。
在現代,你在個人職業生涯中可能會經歷各種不同的工作,甚至涉足不同的職業類別。你的第一份工作很可能不是你的最後一份工作。了解自己的天命,會讓你更有方向感,而不會隨意從一份工作換到下一份。不論你正值什麼年齡,了解自己的天命,最能幫助你找到可以實現自我的工作。
假如你目前正在就業中,你有可能正準備讓自己的人生改頭換面,尋找一種最能夠與真我呼應的謀生方式。
假如你目前正在待業,此時正是檢視自己與環境,尋找新方向的最佳時機。在經濟衰退的時代,發現天命格外重要。你尋得自己的天命後,比較能找到靠天命謀生的方式。對企業組織而言,能否找到樂在工作的員工,至關重要,尤其是在銀根緊縮時。假如員工能全心投入工作,企業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。相反的,假如大部分員工對工作漠不關心、憤世嫉俗或消極被動,企業要成功就會困難重重。
假如你已經退休,那就更沒有遲疑的理由了。要重拾年少時曾有的夢想,並探索當年沒有踏上的路,現在正是時候。
《讓天賦自由》旨在鼓勵並啟發大眾,它並不是要做為實用指南。自從書發行以後,許多人曾問我,該如何尋得自己的天命、或是幫助他人找到天命。他們還問了許多其他的問題,例如:
●假如我沒有任何特殊才能,該怎麼辦?
●假如我沒有任何熱情,該怎麼辦?
●假如我對自己熱愛的事並不擅長,該怎麼辦?
●假如我對自己擅長的事並不熱愛,該怎麼辦?
●假如我無法靠天命謀生,該怎麼辦?
●假如我有太多其他應該承擔的責任與該做的事,該怎麼辦?
●假如我現在的年紀太輕,該怎麼辦?
●假如我現在的年紀太大,該怎麼辦?
●我的天命只有一個嗎?
●我們的天命是終生不變、還是會隨著時間而轉變?
●我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已經找到天命?
●我該怎麼幫助我的孩子找到他們的天命?
這些問題都是有答案的。《讓天賦自由》的熱賣,讓我意識到我必須提供這些問題的解答,而這也是本書存在的初衷。因此,不論你目前正從事什麼樣的工作、生在什麼環境、年紀有多大,只要你正在追尋自己的天命,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。你此時可能:
●正因為看不到自己真正的天賦與熱情,而困擾不已
●正在就學,不知道該選修哪些課程,以及選修的理由
●正在決定究竟該去上大學、還是先去做其他的事
●不喜歡目前的工作,但不知道離開後該往哪個方向走
●正值壯年或退休,想要設定新的人生方向
●正在待業中,很想釐清現在該做什麼
如果你有認識的人正在追尋自己的天命,那麼本書也是為他們而寫。
書裡有哪些內容?
本書是伴隨《讓天賦自由》而自然產生的接續作品,它以《讓天賦自由》的中心思想為出發點,提供建議、方法與資源,幫助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踐那些理念。
本書包含十個章節。第一章先說明天命的基本原則與規則,以及你應該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。第二章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天賦是什麼,並提供工具和技巧以達成目標。第三章檢視你為何沒能完全了解自己天賦的深度與廣度,以及你接下來該怎麼做。第四章的主旨在於找出你的熱情所在,以及它與追尋天命、提升精神能量有什麼關係。第五章探討快樂是什麼,以及尋得天命可以如何讓你過得更快樂。第六章把焦點放在你的態度上,探討你的態度究竟是阻礙你或是推動你前進。第七章幫助你盤點你的現況,並創造改變的契機。第八章談論該如何與其他有相同天命的人連結起來。第九章幫助你擬訂行動計畫,踏出關鍵的下一步。第十章回顧與總結本書的主旨,並再次強調你該展開這趟旅程的理由。
全書由五個元素交織而成,每個元素都可以幫助你深思與聚焦於發現你的天命。
觀念與原則
本書的每一章都會提出一些觀念與原則,幫助你澄清歸屬天命的真正意涵,以及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。本書延續《讓天賦自由》中提到的概念,同時也會介紹許多重要的新觀念,幫助你找尋天命,以及知道什麼樣的狀況代表你已經歸屬天命。這些新觀念涵蓋了天賦與能力、學習風格、熱情、態度與個性、幸福與目標等主題。
故事與範例
書中會提供許多新的故事,這些故事的主人翁來自各行各業,故事呈現了他們是如何尋得天命,又費了多少努力,以及他們的人生從此有什麼不同。其中許多故事的主人翁,在讀過《讓天賦自由》之後深受啟發,於是決定告訴我們,書中的原則如何在他們生命中發揮作用。
他們每個人的天命各不相同,事實上,世上每個人的天命都不會相同,而且通常相當明確:它不會是廣義的教育,而是教育某一個族群,例如幼兒或成人;不會是所有的音樂類型,而是爵士樂;不會是所有的運動,而是籃球或游泳;不會是廣義的科學,而是病理學;不會是廣義的寫作,而是寫女性小說。
本書提供其他人的親身經驗,是為了幫助你規劃你自己的路。我們用真實的例子告訴你,尋得天命真的可以讓你的人生徹頭徹尾改變。
此外,這些故事也描述了大多數人在過程中遭遇的阻礙與挫折,而這在現實世界裡,在所難免。
練習
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練習,幫助你找尋天命。你可能會覺得某些練習特別有趣、困難或是幫助你看清了事實。這完全取決於你如何運用這些練習,以及你的認真程度。你可以把這個部分完全跳過,也可以用速讀一遍來代表你已經練習過。一切由你決定,畢竟,這是你的書,你用的是你的時間。
假如你真的很想找到自己的天命,我建議你要做完所有的練習。這些練習並不是測驗,並沒有所謂的做錯或是不及格。然而,它們也不是根據能保證結果成功的神奇方程式。它們存在的目的,是為了幫助你對自己的現況、才能、熱情、態度與發展的可能,進行深思。
有些練習需要運用一些輔助材料,因此,請你盡可能準備好下列這些東西:大張的紙、各色的筆與鉛筆、各色的便利貼、各種雜誌、膠帶,以及任何你想要拿來用、拿來玩的東西。此外,還要準備一本日記本和塗鴉本。當你閱讀本書的同時,請你隨時記下你的思緒、腦海中出現的影像、隨意的塗鴉、手繪的圖、你想起的旋律等等。內容與素材愈多元豐富愈好。
本書的主題之一,是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各不相同。因此,當你進行這些練習時,請保持靈活的彈性並任意揮灑創意。重點在於,你要找到最能啟發自己的方式,來做這些練習。假如文字運用是你的強項,你可能偏好用寫的。同樣的,你也可能比較喜歡用塗鴉、畫圖、動動身體、跳舞,或是親手製作一些東西、繪製圖表、寫方程式等方式,來進行這些練習。至於你比較想用文具還是電腦應用程式來執行,完全由你來決定。請採用對你最能產生效果的方式,而你所選擇的方式,很可能就是幫助你歸屬於天命的重要線索。
不論你決定要使用哪一種工具,我建議你在進行練習時盡可能專心,排除任何可能讓你分心的干擾。在進行每一次的練習時,請你設法抽出大約半小時的空檔,一個人獨處。假如你想用電腦來練習,請把所有其他的干擾功能都關掉─通話、簡訊、社交媒體以及其他的應用程式與軟體。不用擔心,這些功能只不過被關閉半小時。半小時之後,你的數位世界依然會在那裡等著你。
輔助資源
你在全書都可以找到一些可能對你有助益的相關資源。例如,關於天賦以及態度與個性的豐富文獻探討,以及許多諮商、生涯發展與職涯規劃方面的服務。我會盡可能列出你可能想要參考的網站與書籍,以及有助於本書寫成的其他資料來源。我希望你可以多多參考這些資料,不是因為這些資料是我推薦的,而是因為它可以幫助你透過各種方法,從多種角度了解自己。
另外,我還想提醒你,坊間的報章雜誌與網路上,充斥著各種小測驗,這些測驗號稱可以測出你是哪一類人,或是你所擅長的事物。許多人對於這些測驗結果深信不移,就像他們覺得適用於眾人的星座描述,套用在自己身上好像也滿準的。占星學雖然有一部分的真實性,但你不該將自己硬塞入某個星座的窠臼框架中。尋找天命的重點在於尋找自我。
一九四八年,美國心理學家博川.福瑞爾(Bertram Forer)針對他所謂的「主觀確認」(subjective validation)現象進行研究,並發表結果。福瑞爾先對許多學生進行一項人格測驗。接下來,他並不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回答進行性格分析,而是從報紙的占星專欄抄下各種性格描述,然後把這份描述交給每一位學生,並告訴他們,這份性格描述是根據他們的個別測驗結果得出來的。而事實上,這份描述的內容大致上適用於任何一個人。這份描述後來被稱作「巴納姆陳述」(Barnum statements),取名自馬戲團經紀人巴納姆(PT Barnum)的名言,「我們有東西給每一個人」。以下是這份描述:
你非常需要別人喜歡與欣賞你。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。你有許多尚未發揮的能力,你還沒有把這些能力化為你的強項。儘管你有一些缺點,但你總是可以用自己的優點加以平衡抵銷。你的外在看起來充滿自制力,但你的內心充滿憂慮與不安全感。有時候,你會強烈質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、或是否做了正確的事。你喜歡有一定程度的變化與多元性,當你受到約束與限制時,你會感到不滿。你為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而自豪,而且絕不接受沒有證據支持的說法。你覺得把私事通通告訴別人是一種不智的作法。你有時候個性外向、平易近人、喜愛與人來往,而有時候則內向、謹慎與沈默寡言。你有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。安全感是你一生想追求的目標之一。
受測的學生被要求針對這份描述與他們個人的契合度,從零到五分進行評分。零分代表「完全不符合」;五分代表「完全符合」。結果得到的平均分數是四.二六。其後,這個研究又針對各種團體進行了數百次的測驗,平均分數一直都落在四.二上下。有一種解釋是,當人們接受這類的測驗時,他們都希望測驗的結果是正確的,因此傾向給予高分。
人類的這種傾向在歷史上多有著墨。傑羅姆(Jerome K. Kerome)在一八七九年出版的幽默小說《三人同舟》(Three Men in a Boat)就是一個例子。在小說的開端,患有疑病症的主人公懷疑自己生了病,於是找了一本醫學辭典來查閱:
我隨意翻閱,不經意地瀏覽各個病症說明。我忘了是哪個病症開始引起我的注意──應該是某個可怕、重大的傳染病吧──這個病的前驅症狀還沒讀完一半,我已經確信自己得了這種病。我呆坐在那裡,震驚不已。在絕望之際,我向後繼續翻頁。我翻到了「傷寒」,然後讀了它的症狀描述,我發現自己也得了傷寒,一定是在幾個月前染病而不自知。我心中猜疑,不知道自己還得了哪些病。然後我翻到了「舞蹈症」(St. Vitus’s Dance)。結果發現,正如我所預期的,我也得了這種病。我開始對自己的病症感興趣,於是決定追根究柢,按照字母順序讀下去。…我認真地按照二十六個字母的順序讀了一遍,我唯一確定自己沒得的病,是「女傭膝」(housemaid’s knee)(譯注:學名為「髕骨前滑液囊炎」,此病乃因時常跪在地上擦地板而引起。)…。「發酵病」(zymosis)是辭典列出的最後一項病症,因此,我可以確定,自己除了上述所列之外,再無其他病痛。
你應該可以看出問題所在了吧。本書提出的問題、練習與技巧,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你針對自己的天賦、興趣、感覺與態度進行深思。當你在做練習時,盡量對自己坦誠,同時留意不要受到巴姆納效應的誤導,或是執著於某些一廂情願的想法。這些練習不會給你所有的解答,你也可能覺得有些練習比較有用、而有些則不是那麼有幫助。你所具備的能力與性格複雜而獨特,因此沒有任何一種一般性的測驗或練習可以悉數將其尋獲。測驗或練習的功能只在於刺激你的想像力與自覺,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各種可能性。你應該多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,找出哪些方法最能反映出真正的你,並以靈活但審慎的態度運用這些測驗或練習。
問題
每一章的最後都會列出幾個問題──整本書大約有五十個問題。這不是能力測驗或小考,也都沒有正確答案。這些問題只是提供你一個思考架構,幫助你思考每一章的主題,以及該如何將這些觀念應用在自己身上。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問題比較有趣、比較適用於你的情況,而有些則否。就和做練習一樣,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或媒體來回答這些問題,不一定要運用文字。我的建議是:不要急著一次回答所有的問題,好像在填寫申請表格一樣。一題一題慢慢來,當你做到後面的問題時,可能會對前面的問題又有了比較深刻的領悟。本書不是一個有待完成的任務,它只是一個你可以運用的資源。在你展開一段自此開始、沒有結束的追尋之旅時,它可以陪伴你,指引你方向。
個人的追尋
尋找天命是一種個人的追尋。這種追尋也是一種探索。在中世紀的歐洲,騎士會為了完成理想,而展開追尋。這個追尋是一趟充滿冒險的旅程,而且結果是個未知數。你也可以展開一趟個人的追尋。追尋天命的路途有兩個方向,其中一條路是向內探索你的內在,另一條路是向外在世界探索機會。本書的目標是幫助你找到屬於你的路。你的追尋能否達成圓滿的結果,端賴你投注多少決心與堅持,以及你有多麼重視這個結果。假如你下定決心使命必達,你一定可以從書中得到許多幫助與啟發。
本書雖然有十章,但它並不是內含十個步驟的執行計畫。我不能保證當你讀完第十章時,你一定能找到你的天命。每個人的起始點都不一樣,而我們每個人所走的路途也各不相同。沒有人能保證你一定會找到你想找尋的東西。本書不會告訴你該走哪條路、或是該以哪個地方作為目的地。它只能為你指引大方向,並提供一些基本的原則與工具,引導你找到自己的路。雖然每個人各自有自己的旅程,但它不必是孤獨的。你可能在路上遇到啟發你的良師,或是找到其他同好,結伴而行。
尋找天命並不代表你要忽略其他人的需求,也不意味著你要放棄現在所做的一切。它只代表你必須開始認真檢視自己,並自問你還能做些什麼,以徹底發揮你的天賦與熱情。它也意味著你必須開始自問,是什麼因素阻礙了你,而你又該怎麼做才能排除這些障礙。有些人終其一生無風無浪、胸無大志,而有些人注定要過冒險的人生。神話學大師喬瑟夫.坎貝爾(Joseph Campbell)研究了人類歷史上的英雄神話與世界各地的傳奇故事。在《英雄的旅程》(The Hero’s Journey)中,他得出一個結論,那就是所有英雄人物所面臨的挑戰都很相似。你的追尋之旅將會充滿挑戰與收穫。儘管沒有人經歷過你的人生,但前人留下的路標可為你指引方向。到最後,只有你自己知道,你是否已經尋得天命,或是該向前推進,繼續追尋。不論結果如何,你都不必懷疑,這趟追尋之旅是值得你費心探究的。
推薦序一
成為你自己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
人最大的挑戰,就是活出自我。德國文學家赫曼.赫塞在他的「流浪者之歌」中,藉主人翁之口感嘆,「我一切所思所為,不過是想成為我自己而已,為何竟是如此艱難?」
「認識自我(Know Thyself)」是智慧的開端,古希臘德爾懷(Delphi)阿波羅太陽神神殿前的石階上,也刻著這樣的字眼。太陽大神似乎在諭曉眾生,不論富貴貧賤,要求未來、要問吉凶,求神不如求己,問天不如自問吧!
要問自己什麼呢?
《發現天賦之旅》再三提醒,每一個人都要及早問自己這個問題:你擅長什麼?你熱愛什麼?你是否投入在你的天賦或天命呼召要你從事的志業中?
依照《發現天賦之旅》的建議,我們不需要老是執著於自身的弱勢,反而是要明智地轉移本身的弱點,而且要重新編組自身的資源,避開本身弱點,投資自己的時間、精力於個人的天賦長處與優點的開發。
弱勢不爭,但強處當仁不讓。在氣勢上保持強烈企圖心,退一步、進三步;連消帶打,半守半攻,永遠維持旺盛的熱情精神。
人生的追求,與其問鬼神卜蒼生,不如徹底認識自我,盤點自己天賦資源條件。從自己天賦能掌握的資源基礎(Resource Base)出發,且戰且累積新資源,一路拉高企圖,活用每一個當下己身已累積掌握的戰鬥條件(Stretch & Leverage),這是追求人生意義最關鍵的竅門。
即便只是孩子,當孩子們正在做他們喜歡的事時,可以專心好幾個小時,幾乎頭也不抬一下。芝加哥大學研究創造力的學者契可森米哈,歸納出高創造力族群,經常能進入一種「心流(flow)」狀態,沉浸其中,不覺時間之流逝,許多驚人的創造力成果因而誕生。
曾出任雲門二舞團藝術總監的伍國柱(作品〈斷章〉、〈在高處〉),是一個把握住自己「熱情」,盡力「延展(Stretch)」本身天賦資源的一個動人例子。出生於南台灣高雄縣彌陀鄉的伍國柱,二十四歲才開始學舞,十年後奇蹟似的當上德國卡薩爾舞蹈劇場藝術總監。
九十六公斤的他,其實根本不適合當舞者,在經過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老師瑪露.阿羅多(Malou Airodou)的影響與啟發後,他從「成為九十六公斤體重的天鵝」執著中解脫,跳出自己,活出自我。他的《發現天賦之旅》,只聽聞自身內心的鼓聲前進。自此視野、境界為之開闊,大開大闔展開他的舞蹈創作生涯。
伍國柱在其作品〈在高處〉中,曾以一舞者孤單幽微地隻身與主流群體對峙,像是象徵所有以不羈的心志,筆直上昇的精神,睥睨主流群眾的創新者,必須經歷的意志鍛鍊。在南台灣高雄平原邊緣的小漁港彌陀鄉下長大的伍國柱,當然瞭解從領域邊陲,往世界中心寸寸推進的辛苦、血汗與磨難。
一項「工作」會成為你的「呼召」(calling)、你的「志業」,你一定得非常非常熱愛它。呼召或志業的追尋,其間一定許多磨難與挑戰,如果你不是如此熱愛這項工作,你如何能與之相擁相抱一輩子,顛沛造次,生死以之?
關於「做自己」,書中提及另一令人超乎想像的例子:奧斯卡獎和葛萊美音樂音樂獎的常勝軍漢斯.季默(Hans Zimmer)。他創作過超過一百首的電影配樂,悠揚在「獅子王」、「黑暗騎士」、「神鬼戰士」,以及「全面啟動」等賣座電影中。
他在學校總是坐不住,主流教育體系一致認為他是「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學生」。雖然他直到現在都看不懂傳統樂譜,但他發現音樂可以讓他專心。他可以長時間坐在鋼琴前,創作音樂旋律。彈奏曲子就像他的第二天性。
他同時發現自己的一項天賦:他天生對於模式、形狀與建築物非常有概念。他看法蘭克.蓋瑞等建築大師的作品,看到的卻是音樂所呈現出來的形狀,「當形狀與模式看起來是對的,這音樂聽起來通常很好聽。」
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追隨天賦的召喚,就像舞蹈之於伍國柱、音樂之於漢斯,不只是一種熱情,更是尋得人生意義與成就的途徑。
《發現天賦之旅》對於我們每個人自我能量的探索與釋放,都帶來極深刻的啟示。
推薦序二
與天賦相識,既冒險又幸福∕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姚仁祿
愛因斯坦曾說:「阻礙我學習最大的,是我所受的教育(The only thing that interferes with my learning is my education)」,顯然現代教育的困境,不是最近才有。
「現代教育,總是把人的創意,教丟了!」多年來,本書作者羅賓森爵士總是呼籲,教育應該徹底改革。
現代教育出了什麼問題?大概許多人都會同意,主要有三:
一是,多數的教育機構,教你不想學的,不教你想學的;二是,多數的家長與學長擔心沒有前途,不敢學自己想學的;三是,許多學生被制式教育捆綁腦袋太久,已經說不上來,自己想學什麼。
說起來真是悲劇,世界上那麼多國家,花費那麼多預算辦教育,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結果。而羅賓森爵士在《讓天賦自由》一書中,認為「發現天賦」是改革的關鍵;而他的最新著作《發現天賦之旅》,正是希望回答幾個重要的問題:
其一,我如何發現我的才能與熱情是什麼(How do I find out what my talents and passions are)?
其二,如果我喜歡的,我不會,該怎麼辦(What if I love something I’m not good at)?
其三,如果我會的,我不喜歡,該怎麼辦(What if I’m good at something I don’t love)?
其四,如果我的天賦,養不活我自己,該怎麼辦(What if I can’t make a living from my Element)?
其五,如何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(How do I do help my children find their Element)?
如果你是家長,第五個問題大概也是你最關切的。請你記得,天賦是與生俱來的,讓孩子真心擁抱,人生才多些色彩,才少些遺憾。
這本書的一字一句,慢慢讀、順著讀或跳著讀,甚至倒過來讀,總有字句會觸動我們,讓我們張開靈魂的眼睛,眺望孩子的未來,而不是只用世俗的近視眼,為孩子摸索一個連你也不(真心)喜歡的未來。
為了順應現有的教育系統,讓孩子遠離熱愛的天賦,強迫孩子學習學不來的東西;這樣的學習,是因為家長害怕,並不是因為孩子需要。翻閱這本書,你大概會懂這個道理(嚴格來說,你一定早就懂了,只是害怕萬一孩子與眾不同,到頭來走投無路,怎麼辦?)。
也許當你讀過這本書的一半,大概也能體會,讓孩子以熱情擁抱天賦,確實是一種冒險,也不一定保證成功;但是,讓孩子遵循與大家一樣的方向,看似沒有風險,卻是最大的風險,因為你讓孩子放棄了天生俱有的獨特資產。
如果你不是為了孩子閱讀本書,只是出於好奇,或是有緣,那麼請你記得,一定要閱讀第九章,找到一句話:「當你開始對工作感到得心應手時,就要小心了,因為,你已經陷入了一個慣性模式,不再充分鍛鍊您的腦力和體力了。」從這句話開始,向前面幾頁讀去,無論你幾歲,你也有機會靈感如泉湧,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在哪裡。
我們這種住在這個星球上的哺乳類,早已陷入了不敢「多樣化」與「獨特化」的危機,這樣的危機會讓我們的物種,在思想上長期近親交配,最後放棄天賦,瀕臨絕種。
如果您深知自己的天賦,並且已經將工作與生活融入天賦,那麼我鼓勵你,應該積極籌備、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出版,或者是在網路上發表,幫助更多人過著充滿熱情與使命感的人生。
推薦序三
內向學習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∕教授溫肇東
草莓族、啃老族、尼特族、22K、高學歷賣雞排,或大學生競相去搶國考的窄門,都是這一代年輕人的部分剪影與寫照。當然在國際科學、設計、遊戲競賽、海外志工等領域,我們也看到一些英雄出少年的案例。因經濟與時代快速變遷,台灣似乎沒有一個共識的方向;產業轉型無方,能源、文化、教育政策也無法正常地理性討論,社會充斥負面能量,最近整個台灣確實有點悶,也不能全怪年輕人。
在多元的社會,人性本來就有各種的可能性,行行出狀元,大家可以各自發展。但我們比較憂心的是,大家在焦慮與急躁的狀態下,不容易深刻反省(Reflection),不易向內看,如作者羅賓森爵士所說的「發現天賦」,或找到自己的「天命」。
長久以來,代工文化重視的績效指標(KPI),形成施振榮先生所說的「半盲文化」。我們只重視「有形、直接與短期」,而忽略「無形、間接與長期」的績效與價值。學校教太多知道(Knowing),很少教「做到」(Doing),更少教存在的意義(Being)、或本書所稱的天命、天賦。從高中選組、大學選系、畢業選職業,年輕人很少能向內看,發現自己擅長什麼?熱愛什麼?什麼才能令自己快樂?也不了解自己的態度,立足於哪裡?自己的族人在哪裡?弄清楚這些,才有機會過著充滿熱情與使命感的人生。
在各級學校,教師以知識的傳授為主,重視工具方法的學習,確保熟悉步驟與工法,導致於台灣人很善於解題,至於做什麼題目、問什麼問題則在其次,因此不易產生原創及品牌。代工文化和過去的教育內涵「交纏引繞」,不易分出因果。一個社會的集體價值及行為模式是由其成員共創的,今日的許多現象,包括半盲文化,是家長、官僚體制、企業主,以及勞工交互形塑出來的。啃老族、靠爸族亦是跨代之間的默許,要如何突破這些歷史共業找出新機呢?
羅賓森爵士的前兩本書《讓天賦自由》和《讓創意自由》,提供了個人若能發揮創造力、想像力,所能達成的舒坦境界。本書則更進一步直指核心,如何向內找到自己的天命,會讓自己真正快樂的事,透過這幾個章節,一步一步引導你與自己對話,向內學習。
外界變動劇烈、社會氣候紛擾,人與自己溝通、傾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機會、場合愈來愈少,大部分的人只能隨波逐流。本書中文版將「Finding Your Element」翻譯為「發現天賦之旅」也很傳神。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旅程(Journey),認識天命的人生與不認識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差別。一個社會中找到自己天命的人愈多,社會的「正向情緒」或「正能量」會愈大,能共同成就的事情愈多。很多知識在雲端,隨手可得,但人生的智慧與「看見」,則在方寸之間,不假外求。羅賓森爵士在台的這第三本書,像是及時雨,看看是否能澆醒我們這塊逐漸枯竭的土地和逐漸荒蕪的心靈。
- 各界真誠推薦(依姓氏筆劃排序)
商品訊息特點
- 作者:肯.羅賓森
追蹤
- 譯者:廖建容
- 出版社:天下文化
出版社追蹤
- 出版日:2013/5/30
- ISBN:9789863201977
- 語言:中文繁體
- 適讀年齡:成人適讀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發現天賦之旅 討論,推薦,開箱,CP值,熱賣,團購,便宜,優惠,介紹,排行,精選,特價,周年慶,體驗,限時
以下為您可能感興趣的商品
注意:下方具有隨時更新的隱藏版好康分享,請暫時關閉adblock之類的廣告過濾器才看的到哦!!
台北市內湖區瑞光里的蚊子恐帶「毒」了!瑞光里一名56歲女性今(25)日公布確診為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,疾管署進一步調查更發現,瑞光里在11月4日也確診一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,兩人住家相距僅84公尺,且感染型別都是第一型,疾管署高度懷疑是境外移入個案感染當地蚊子再傳染給該名女子。
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,瑞光里的境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是在10月29日發病,11月4日確診;至於新確診的女子則是在11月18日出現發燒、肌肉及關節痛等症狀就醫,因症狀未改善,又分別於20日、21日前往診所及醫院就醫並收治住院。
莊人祥說,由於兩起病例具高度時地相關性,疾管署研判應是境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所造成的傳染,目前已要求地方衛生局擴大疫調,噴灑殺蚊劑及清除孳生源。
疾管署統計,今年自5月1日入夏以來,累計已有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,其中台南市及高雄市各2例,屏東縣及台北市各1例,全年則累計共378例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境外移入病例至11月24日止,累計331例,為歷年同期累計數最高,感染國家以印尼、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多。疾管署提醒,民眾若欲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,請務必作好防蚊措施。如有發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關節痛、出疹等症狀,應儘速就醫,並主動提供近期旅遊史,以利醫師早期研判、診療及通報。
台南市沙崙擬規劃國際級影城基地,導演魏德聖今天表示,這可使台灣電影產業朝向生產產品、代工等多元方向發展,本土專業人才可有更多表現的機會,是很棒的事。
魏德聖抵達洛杉磯宣傳明年初上檔的最新力作「52Hz, I love you」,並與台北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今天在洛杉磯郡聖塔莫尼卡(Santa Monica)市舉行記者會,介紹這部電影。
他在會後答覆記者提問時表示,拍電影拍片在台灣目前仍停留於工作室的概念思考,若當成工廠概念執行,不但可以生產產品,還可以代工,並增加更多衍生收入的機會點。魏德聖說,台灣從事電影業的專業人才不是只有導演與製片,還有美術、攝影各方面都有,若有個影視基地,不只更便於台灣電影自製自產自銷,也可以吸引外國的團隊來台合作,刺激本土專業人才相互成長。
他說,如此台灣工作人員可有更多表現機會與努力方向,技術能力有更多進步空間,這是很棒的事。
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
中國時報【周鎮宇╱台北報導】
旅美左投陳偉殷今年擔任伊甸慢飛天使公益大使,昨出席記者會,來到現場的慢飛天使小熊,是殷仔太太同學的小孩,在一次聚會中,殷仔才知道社會上有這樣的情況,陳偉殷盼能藉由自己的力量,讓更多人來幫助他們。
出任伊甸公益大使
殷仔說:「小熊的年紀跟自己的大兒子差不多,但碰面時嘗試跟他玩耍,覺得有些狀況,才了解到天性的發展遲緩問題,當下有點驚訝,因為以前只知道早產兒,所以想出一些力量幫助他們,因此促成和伊甸合作,呼籲外界注意慢飛天使的隱形需要。」
陳偉殷昨頻頻與小熊互動,模樣相當可愛感人,之前拍攝宣導影片,兩人還一同唱兒歌,不過小熊昨一度不讓陳偉殷抱他,小熊的媽媽說,其實小熊之前和殷仔互動很好,也很願意給叔叔抱,可能今天剛起床,有一點起床氣。
呼籲重視慢飛天使
不過看到小熊的逐漸成長,殷仔坦言相當感動,他說,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,看到小孩子的成長,絕對是父母最大的動力。
殷仔時常在非球季期間,透過公益活動幫助弱勢團體,從之前宣傳認養流浪狗,到今年擔任公益大使,他表示,長期都會關注一些弱勢團體,並與自己的經紀公司協調,今年也與多個弱勢團體合作,盼能夠藉由自己的力量,讓更多人認識這些團體,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與幫助。
是否參賽要看球團
出席公開活動,陳偉殷不免被問到經典賽是否參賽,他表示,CP值爆表都有跟郭總與會長談過,不管是第一輪還是後面幾輪,都要在身體狀況許可下才能夠出賽。
殷仔也提到,畢竟去年剛簽複數年合約,加上季末受傷表現平平,自己是職業球員,會專注於大聯盟賽場上,目前就是自主訓練準備明年球季,另外有許多年輕選手潛力都很好,剛進光芒40人名單的胡智為,曾跟他碰過面,他是相當認真的選手,其實可以給他們機會。
★更多相關新聞一定要買
瘦菊子/胡智為不只是「王建民第二」
「還不能傳接球」殷仔不敢想參賽
台灣是弱隊? 胡金龍:打了才知道
不為美國打經典賽 洋基守護神改投效多明尼加
職棒、業餘衝突 日本也曾發生過
發現天賦之旅 推薦, 發現天賦之旅 討論, 發現天賦之旅 部落客, 發現天賦之旅 比較評比, 發現天賦之旅 使用評比, 發現天賦之旅 開箱文, 發現天賦之旅?推薦, 發現天賦之旅 評測文, 發現天賦之旅 CP值, 發現天賦之旅 評鑑大隊, 發現天賦之旅 部落客推薦, 發現天賦之旅 好用嗎?, 發現天賦之旅 去哪買?- 好康-CP值爆表傅佩榮-經典講座孟子: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
- 熱賣中-好康分享【全新包裝】德國竣寶Gimpet 麥芽化毛膏 100g@E@
- 介紹-強檔優惠班級經營三人行
- 特價-好康推推約會大作戰DATE A LIVE (12) 災禍五河
- 經典-CP值爆表熊寶哥換服裝
-